基础标准化研究所(以下简称基础所)是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历史最悠久、最具特色的研究所之一。其前身是原基础标准化研究室(以下简称基础室),成立于1980年。在老一辈标准化专家不懈努力下,《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计数抽样检验》等一批在国内影响力巨大的基础性标准相继研制并发布。1991年,《中国成人人体尺寸、人体测量术语及测量方法》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03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成立,原基础室改组成立基础所。自此,基础所走上了以国内标准化技术基础研究和国际标准化为核心特色的发展道路。在新一代标准化专家的带领下,在国际国内标准化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成果。2005年,《国家术语、图形符号标准体系建设》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创造了标准化基础科研的新巅峰;ISO/TC37、ISO/TC69/SC7等多个国际组织秘书处落户基础所,开启了国际标准化的新篇章。服务标准化、市场民意和社会调查标准化、社会责任标准化、标准化经济效益等新的领域也在基础标准化研究所起步研究。
坚持标准化技术基础研究,开拓诸多应用领域。基础所目前主要开展人类工效学、统计方法应用、图形符号与城市导向、语言与术语等领域国内外标准化研究及多层次标准化服务。承担了全国人类工效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7)、全国统计方法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1)、全国图形符号与城市导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9)、全国语言与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62)等4个国家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 与国内外专家、政府机构以及各行业企业在人因与工效学研究测评、质量控制用统计方法、图形符号与城市导向、术语与语言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标准化技术交流与合作。
国际标准化特色突出,主导相关领域国际标准。自成立以来,基础所一直把国际标准化作为重点发展方向,目前承担了ISO/TC37、ISO/TC37/SC1、ISO/TC69/SC7等3个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对口6个国际标准化和地区组织。承担了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主席、秘书、召集人和项目负责人在内的13个国际标准化关键职务,有1人担任ISO中央秘书处TPM职务。目前,基础所已主导研制并发布了15项国际标准,在相关国际标准化技术领域拥有了技术主导权。
承担总局人因与工效重点实验室,在多领域发挥公益引领作用。基础所建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人因与工效学重点实验室,是目前国内门类最全的开放共享型人因与工效学综合实验研究平台,支撑了诸多行业和部门产品与服务的工效学设计和研发,与国内诸多龙头企业开展了密切合作,成为在多个领域发挥公益引领作用的核心技术机构。
面向数字化,强化数据基础,服务社会需求。展望未来,基础所将始终坚持标准化科研技术基础特色,面向数字化转型,全力为我国社会的实际需求服务。充分利用自身数据资源优势,强化所在领域的核心技术。在新型抽样检验、实验室数据质控、工效学无障碍设计、智能交互设计、机器可执行标准、智慧导向、公共信息和安全信息标志等方面大力开展研究,强化学科基础理论建设,为推动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早日建成为国际一流的标准化研究机构贡献力量。
(作者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基础标准化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