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引领高标准 低碳助力高质量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分院发展历程回顾

资环分院前身“能源标准化研究室”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末,2003年更名为“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2010更名为“资源与环境分院”,2019年更名为“资源环境研究分院”(以下简称资环分院)。2016年承担国家质检总局能效水效工程中心,2021年工程中心更名为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能效水效及绿色化)。

资环分院坚持“248”发展格局,“支撑政府+服务市场”两轮驱动,沿着“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产业国际化”四大路径,围绕节能、节水、生态、环保、循环经济、应对气候变化、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绿色发展等八大领域,持续推进标准化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29项,荣获“全国节能先进集体”和“全国减排先进集体”称号。

资环分院支撑中办、国办、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管局等部门节能、节水、低碳、绿色、生态相关政策研究。承担国家级项目课题68项、国际合作项目109项,发表论文380余篇,出版专著50余部。

承担能效标识管理中心,制度覆盖41类产品,备案生产企业2.6万多家。承担水效标识管理中心,制度覆盖5类产品,备案生产企业5000多家。创新二维码能效水效标识,成为国际最佳实践。承担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工作机构,发布240个领域3200项标准“领跑者”榜单,推进“技术领跑、标准领跑、产品/服务领跑、企业领跑,品牌领跑”。

承担17个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组织制修订节能、节水、应对气候变化、环保产业、循环经济、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等领域国家标准近千项,其中强制性标准200余项。牵头团体标准100余项。“十三五”期间能耗限额标准实施实现节能量7700万吨标准煤,强制性水效标准年节水量超40亿立方米。

研发环境足迹评价、碳足迹评价、电机系统能效评估、能碳综合管理平台等工具和平台,服务企业数百家。参与建设氢能等5个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打造技术创新、标准研制、成果转化全链条服务。

资环分院对口12个国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APEC 能效和节能专家组(EGEE&C)主席等16个国际组织关键职务,国际能效中心(EE Hub)等7个国际组织国内支撑机构。主导制定国际标准26项,翻译16项国家标准外文版。

下一步,资环分院将积极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等部署,重点推进四方面工作:

完善“1”个体系:完善“双碳”标准体系。

强化“2”个配套:配套政府和市场两方面需求,落实标准化改革创新举措,提升市场服务能力。

推进“3”个同步:推动技术研发与标准研制同步、强标制定与推标制定同步、标准实施与应用评估同步。

着力“4”个项提升:提升标准质量、提升标准应用效果、提升标准化能力、提升国际化水平。

(作者为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分院院长)

返回
专题
首页